中華民國國民旅遊領團解說員協會
ASSOCIATION OF NATIONAL TOUR ESCORT
  各類表格下載  留言板
 
     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文章內容列表

發表日期_時間 文章標題 發表人 回應
2016/07/12
★《馬祖》【藍眼淚】:《海大》證實是【夜光蟲】!★
秘書處
原文內容
★《馬祖》【藍眼淚】:《海大》證實是【夜光蟲】!★

(中央社;2016年7月11日下午1:55;記者王朝鈺基隆市11日電)

《國立台灣海洋大學研究團隊》透過單離培養的技術,證實《馬祖》「藍眼淚」中的發光生物之一就是「夜光蟲」。

由『海大海洋中心主任蔣國平』率領的研究團隊,今(2016)年4月起在「藍眼淚」經常出現的介壽澳口沿岸水域採水,利用毛細管在解剖顯微鏡下,將發光生物進行單離培養,證實「夜光蟲」就是馬祖「藍眼淚」中主要的發光生物之一。

『蔣國平』表示,夜光蟲(Noctiluca scintillans)是一種異營性渦鞭毛藻(dinoflagellate),屬於單細胞原生生物,渦鞭毛藻綱裡有一半會行光合作用,另一半包含夜光蟲在內,則是靠吃東西維生。

他說,「夜光蟲」細胞呈透明球形,直徑200〜2000微米,腹面後端有一凹下縱溝,在此形成口部,口部之前則有小鞭毛,鞭毛前有一大觸手,用來抓取食物。

至於「夜光蟲」的發光機制,『海大海洋中心助理研究員蔡昇芳』指出,「夜光蟲」發光的部位在細胞膜上,每隻大約含有1萬個發光源,每個發光源大小為0.5到1.5微米。

他說,每個發光源由3個部分組成,包括氧化酵素「發光素氧化(酉每)」,接著需要有「發光素接合蛋白」去抓住「發光素」,而「發光素氧化(酉每)」會氧化「發光素」放出藍色生物光。

『蔡昇芳』強調,「夜光蟲」每個光源大約可放出10萬個光子,受到刺激後發光大約僅能持續80毫秒,也就是「一閃即過」,並非如照片上看到整個「藍海」的長期曝光效果。

『海大校長張清風』表示,在『連江縣長劉增應』、『連江縣議長張永江』及『立法委員陳雪生』的支持下,〈海大馬祖校區〉將在明(2017)年招生,新設立3個科系,學生3年在〈基隆校區〉,1年在〈馬祖校區〉學習。

另外,『張清風』說,《海洋大學海洋中心》在《教育部》5年500億元頂尖大學計畫經費支援下,將推動「馬祖海域海洋生態整體調查計畫」,希望能解開「藍眼淚」之謎。


回上一頁

立案證書字號:台(九十)內社字第九○一七六八三號 核准立案
會址:(100)台北市中正區博愛路25號7樓之5  電話:(02)2331-9858 傳真:(02)2331-990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