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內容列表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發表日期_時間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標題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發表人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回應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2020/11/21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★台北第一街:貴陽街★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秘書處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原文內容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★台北第一街:貴陽街★ 
 
■貴陽街 
 
「貴陽街(河洛話:Kuì-iûnn Kue)」是一條位於台北市的街道,路名源自〈貴州省貴陽市〉,行經「中正區」和「萬華區」,以中華路分為兩段,二段為單行道。其中〈西園路以西的部分〉是〈艋舺的起點〉,被稱作【台北第一街】,是【台北市最古老的街道】。 
 
過去分為大溪口街、歡慈市街、直興街、草店尾街、祖師廟橫街等,直到1947年改為今名。 
 
■沿革 
 
淡水河「第一水門」附近,因〈新店溪、大漢溪〉匯流而擴大河面,過去被稱為『大溪口』。清代康熙年間漳、泉漢人在台北開墾時,在此與行獨木舟的平埔族族人交易番薯,形成了俗稱「番薯市的市集」,以及「老街番薯市街(河洛話:Han-tsû Tshī-kue)」。 
 
後來大溪口邊平埔族語稱為「莽葛」(巴賽語:Bangka)的獨木舟群聚,附近便取讀音近似的「艋舺」(河洛話:Báng-kah)為庄名。 
 
大清乾隆年間,〈媽祖廟、土地公廟、清水祖師廟〉出現,老街也跟著向東擴展。 
 
西園路至西昌街為「直街仔」或「稱直興街」,即新興宮前直往東的街道。 
 
土地公廟至康定路口清水祖師廟一帶為「草店尾街」,因早年以草厝作為店舖。後泉州同安人在祖師廟後方,今日貴陽街、柳州街、永福街一帶形成八甲莊,以祖師廟前街、祖師廟後街與老街相交。1877年牧師馬偕來到艋舺傳教,並在此建立「艋舺教會」。 
 
日治時期因艋舺街道狹窄,空襲時容易引起大火,因此於1908年實施市區改正,「番薯市街」拓寬取直,接通至第一高女校門口,並雅化改為歡慈市街。 
 
■沿線設施 
 
◎一段 
 
.介壽公園 
.北一女中(重慶南路口) 
.國防部貴陽大樓(54號) 
.東吳大學城中校區(56號) 
.臺北市城中社會福利綜合大樓(60號) 
.臺灣銀行公庫部(120號) 
.臺灣高等法院民事庭大廈(233號) 
.最高法院檢察署(235號) 
.國軍歷史文物館(243號) 
.國防部福利事業管理處中華福利站(243之1號) 
 
◎二段 
 
.臺灣銀行萬華分行(26號1至2樓) 
.司法院第二辦公室、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檢察署第二辦公室(26號3至9樓) 
.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艋舺教會(94號) 
.朝北醫院舊址(181號) 
.艋舺青山宮(218號) 
 
 
 
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回上一頁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| 
 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   | 
 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
      立案證書字號:台(九十)內社字第九○一七六八三號 核准立案 
        會址:(100)台北市中正區博愛路25號7樓之5  電話:(02)2331-9858 傳真:(02)2331-9902 
          
     |